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管理 返回

“代过人脸”“租号”……玩不成游戏了!

2024-07-19 10:00:00来源:北京日报

  随着暑期来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成为公众着重关注的话题。近日,为了更好协助家长管控、守护孩子成长,腾讯游戏开展“暑期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以“共筑守护防线,乐享运动快乐”为核心,针对家长及黑产代过人脸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升级。

  在此次专项行动中,人脸识别技术成为防沉迷工作的核心要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防沉迷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而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其中,是否可以完全达到预期?技术以外,对于网络游戏防沉迷工作还可以有哪些期待?
 
  扩展技术场景
 
  家长、未成年人均需应用
 
  从2005年制定《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开始,网络游戏防沉迷进入公众视野已经多年。2021年,被称作“史上最严”防沉迷规定——《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发布,网络游戏防沉迷工作进入新阶段,并逐渐形成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
 
  防沉迷系统运行至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家长认可现阶段防沉迷工作成效。对于这个数据,中国音数协相关负责人在“游戏再认知论坛”上表示,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突出问题已得到进一步解决。
 
  在这份“成绩单”背后,除了监管层面的规范化治理以外,还有相关技术发展的支持,以及企业、平台对于防沉迷系统的探索。例如,腾讯游戏在2020年在对已实名的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基础上,率先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在游戏登录和支付环节两种场景发起人脸识别验证,对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进行甄别。
 
  人脸识别技术的引入显然提高了防沉迷系统的成效。作为最早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平台之一,腾讯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未成年人在游戏时长、流水中占比仅0.4%和0.7%,较2020年同期大幅下降96%和90%。
 
  “将人脸识别技术引入防沉迷系统是网络游戏行业的一次成功探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防沉迷系统发展的一大进步。腾讯游戏作为首批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厂商之一,在防沉迷系统探索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走在了行业前列,也为防沉迷系统的未来探索提供了引领示范和参考样本。”业内人士认为。
 
  当然,人脸识别技术并非万能,“失灵”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互联网行业专事青少年保护工作人员公开表示:“尽管我们采用了人脸识别等技术,协助甄别冒用成年人身份信息的未成年人用户,但成年人协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成为最大难点之一。”
 
  对此,今年暑期,腾讯游戏继续领先行业将人脸识别技术在防沉迷方面的运用进行了又一次升级。一方面,腾讯游戏对“疑似未成年人冒用”的成年人账号开启“暑期人脸巡航”,不仅优化了疑似未成年人操作的账号模型,同时也扩大了人脸识别的巡航范围。另一方面,腾讯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忽悠”家长及长辈帮其“代过人脸”情况,推出“防代过人脸识别”。
 
  
 
  腾讯游戏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用网能力跟不上孩子,孩子经常会以学校作业、拍照摄像等为由,让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帮孩子过了人脸——而“防代过人脸识别”解决的正是这样的问题。在充值环节,当疑似未成年人的成年人账号触发人脸识别后,腾讯健康系统将在人脸识别页面,加强对游戏充值行为及具体金额的提醒。同时,当疑似高危账号在充值环节触发人脸识别后,腾讯游戏健康系统会在本人已通过“人脸识别”验证的基础上,额外触发“充值意愿认证”,健康系统将以文字提醒游戏充值金额,语音强调游戏充值行为,朗读确认本人充值意愿。
  
 
  “更严格的充值认证要求,可以做到充值金额可视化、视频认证精准化,将大大提高未成年人冒用充值的门槛,有效避免家长‘代过人脸’后的充值行为。”腾讯相关负责人表示,“相比之前,升级后的人脸识别策略覆盖范围更广泛,对于防沉迷工作的部署也更加周全。”
 
  打击黑灰产业链
 
  阻滞潜在漏洞
 
  导致人脸识别技术“失灵”的另一种可能性来源于“黑灰产”——在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大幅缩减之下,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从中牟利,通过非法手段,向未成年人租售网络游戏账号,甚至提供代刷人脸认证等服务,形成了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黑灰产业链。
 
  “黑产给未成年保护造成的影响可以用木桶原理来进行类比,政府相关部门、游戏企业、互联网行业、社会、学校、家庭均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参与者,可以将每个参与者视为一个木桶中的木板,一旦有一块短板或出现了漏洞,将直接把保护拉到较低的水平,使得其他参与者的努力无效化,而黑灰产正是这个短板和漏洞的突出代表。”有学者认为。
 
  在相关投诉平台,可以看到大量由于租号、买号、代练、代过等黑灰产导致的纠纷,一些是突破了时间和充值限制,导致防沉迷系统失效,一些是成年人账号因此被错误识别,导致游戏体验下降,更有一些是因此遭受了经济损失以及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2021年,腾讯游戏就曾披露,在“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的协助下,警方近日在江苏、河南、安徽、湖南等地捣毁了多个通过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进行游戏账号非法租赁的犯罪团伙。警方发现团伙头目的电脑中存储了几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并认为该案件涉及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

  事实上,租号、卖号、“代过人脸”等黑灰产在实际治理中往往有迹可循。“租号、卖号、‘代过人脸’等一般存在同一账号在多个设备、多个地点重复登录的共性。”腾讯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这种共性,今年暑期,腾讯游戏上线了包括人脸识别“炸弹锁”、加强多设备异地登录人脸识别、强化租售号信息治理、提供黑灰产举报入口在内的四项举措。
 
  “人脸识别‘炸弹锁’可以实现当疑似黑灰产账号登录游戏时即刻触发,用户必须在倒计时内完成人脸识别,否则该账号将被系统判定为疑似未成年人纳入管控并处罚封禁一段时间,处罚期结束后用户需要重新进行人脸验证。”腾讯相关负责人介绍,“多设备异地登录人脸识别则可以对‘多IP地址登录’‘短时间内异地多次登录’的异常账号弹出人脸识别,拒绝或未通过验证该账号将被纳入防沉迷系统监管。”
  
 
  租号黑灰产专项打击行动上线以来已经初见成效。在社交平台,可以看到有玩家出租、出借、代玩账号后触发了“炸弹锁”。“账号借朋友玩后,频繁弹人脸验证,本人验证通过以后还是一直弹、反复弹。”有玩家在社交平台表示,“没有人可以把王者号租出去了。”
  
 
  “虽然‘炸弹锁’会对出借账号的玩家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对打击黑灰产有明显效果,既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游戏的健康生态,无论是对于游戏平台还是普通玩家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举措。”业内人士认为。
 
  多方协同治理
 
  技术并不是唯一手段
 
  虽然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在破解未成年人冒用身份、租借账号等防沉迷难题上确实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项尚在发展的新兴技术,行业内对人脸识别依然抱着谨慎的态度。
 
  相比指纹来说,人脸信息的获取难度更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人脸信息,一旦泄露,就会产生永久的影响。“人脸识别固然能穿透账号信息,直接认证到操作账号的人,但这种做法也打破了网络和现实的界限,人脸信息的频繁采集,确实存在侵害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的风险。”业内人士分析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需要划定合理的边界。2023年出台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提出,“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这也意味着,“最小必要”原则应当成为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边界。
 
  此外,在业内看来,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还应循序比例原则,‌即在技术应用产生的效益与代价之间进行衡量,‌确保所获取的效益显著大于法益侵害性行为的影响。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场景过分扩大以后,可能会增加大部分用户的游戏负担。不仅如此,人脸识别技术是否会给厂商带来技术成本的负担,也值得权衡。”业内人士分析称。
 
  在这种情况下,人脸识别技术是否应该作为防沉迷系统的唯一的手段?“我们要相信孩子永远比我们聪明,单靠技术单方面的‘强管控’并不能实现和谐的状态。”腾讯互动娱乐用户平台部总经理郑磊在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表示,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除了在技术层面提供“强管控”的工具和手段外,也要通过提供合适、优质的数字娱乐内容,实现“堵”和“疏”的紧密结合。
 
  例如,2023年起,腾讯游戏在技术严管的基础上,通过“智体双百”等项目探索落地更具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尝试为孩子们在手机屏幕外开拓更广阔的空间。今年暑期,腾讯游戏同样上线了“未来运动场”小程序、《鹅伴运动》免费应用等产品,搭建“AI+运动”平台,创造亲子运动时光。
  
 
  另外,业内也普遍认同家庭教育在防沉迷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提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合理使用并指导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保护软件、智能终端产品等,创造良好的网络使用家庭环境。
 
  “筑牢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家庭。”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技术无法触达的领域。实现科技治理和多方共治同时发力,倡导每一个人承担责任,是我们下一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页
当前位置:网络管理

“代过人脸”“租号”……玩不成游戏了!

2024-07-19来源:北京日报

  随着暑期来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成为公众着重关注的话题。近日,为了更好协助家长管控、守护孩子成长,腾讯游戏开展“暑期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以“共筑守护防线,乐享运动快乐”为核心,针对家长及黑产代过人脸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升级。

  在此次专项行动中,人脸识别技术成为防沉迷工作的核心要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防沉迷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而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其中,是否可以完全达到预期?技术以外,对于网络游戏防沉迷工作还可以有哪些期待?
 
  扩展技术场景
 
  家长、未成年人均需应用
 
  从2005年制定《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开始,网络游戏防沉迷进入公众视野已经多年。2021年,被称作“史上最严”防沉迷规定——《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发布,网络游戏防沉迷工作进入新阶段,并逐渐形成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
 
  防沉迷系统运行至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家长认可现阶段防沉迷工作成效。对于这个数据,中国音数协相关负责人在“游戏再认知论坛”上表示,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突出问题已得到进一步解决。
 
  在这份“成绩单”背后,除了监管层面的规范化治理以外,还有相关技术发展的支持,以及企业、平台对于防沉迷系统的探索。例如,腾讯游戏在2020年在对已实名的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基础上,率先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在游戏登录和支付环节两种场景发起人脸识别验证,对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进行甄别。
 
  人脸识别技术的引入显然提高了防沉迷系统的成效。作为最早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平台之一,腾讯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未成年人在游戏时长、流水中占比仅0.4%和0.7%,较2020年同期大幅下降96%和90%。
 
  “将人脸识别技术引入防沉迷系统是网络游戏行业的一次成功探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防沉迷系统发展的一大进步。腾讯游戏作为首批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厂商之一,在防沉迷系统探索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走在了行业前列,也为防沉迷系统的未来探索提供了引领示范和参考样本。”业内人士认为。
 
  当然,人脸识别技术并非万能,“失灵”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互联网行业专事青少年保护工作人员公开表示:“尽管我们采用了人脸识别等技术,协助甄别冒用成年人身份信息的未成年人用户,但成年人协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成为最大难点之一。”
 
  对此,今年暑期,腾讯游戏继续领先行业将人脸识别技术在防沉迷方面的运用进行了又一次升级。一方面,腾讯游戏对“疑似未成年人冒用”的成年人账号开启“暑期人脸巡航”,不仅优化了疑似未成年人操作的账号模型,同时也扩大了人脸识别的巡航范围。另一方面,腾讯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忽悠”家长及长辈帮其“代过人脸”情况,推出“防代过人脸识别”。
 
  
 
  腾讯游戏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用网能力跟不上孩子,孩子经常会以学校作业、拍照摄像等为由,让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帮孩子过了人脸——而“防代过人脸识别”解决的正是这样的问题。在充值环节,当疑似未成年人的成年人账号触发人脸识别后,腾讯健康系统将在人脸识别页面,加强对游戏充值行为及具体金额的提醒。同时,当疑似高危账号在充值环节触发人脸识别后,腾讯游戏健康系统会在本人已通过“人脸识别”验证的基础上,额外触发“充值意愿认证”,健康系统将以文字提醒游戏充值金额,语音强调游戏充值行为,朗读确认本人充值意愿。
  
 
  “更严格的充值认证要求,可以做到充值金额可视化、视频认证精准化,将大大提高未成年人冒用充值的门槛,有效避免家长‘代过人脸’后的充值行为。”腾讯相关负责人表示,“相比之前,升级后的人脸识别策略覆盖范围更广泛,对于防沉迷工作的部署也更加周全。”
 
  打击黑灰产业链
 
  阻滞潜在漏洞
 
  导致人脸识别技术“失灵”的另一种可能性来源于“黑灰产”——在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大幅缩减之下,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从中牟利,通过非法手段,向未成年人租售网络游戏账号,甚至提供代刷人脸认证等服务,形成了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黑灰产业链。
 
  “黑产给未成年保护造成的影响可以用木桶原理来进行类比,政府相关部门、游戏企业、互联网行业、社会、学校、家庭均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参与者,可以将每个参与者视为一个木桶中的木板,一旦有一块短板或出现了漏洞,将直接把保护拉到较低的水平,使得其他参与者的努力无效化,而黑灰产正是这个短板和漏洞的突出代表。”有学者认为。
 
  在相关投诉平台,可以看到大量由于租号、买号、代练、代过等黑灰产导致的纠纷,一些是突破了时间和充值限制,导致防沉迷系统失效,一些是成年人账号因此被错误识别,导致游戏体验下降,更有一些是因此遭受了经济损失以及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2021年,腾讯游戏就曾披露,在“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的协助下,警方近日在江苏、河南、安徽、湖南等地捣毁了多个通过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进行游戏账号非法租赁的犯罪团伙。警方发现团伙头目的电脑中存储了几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并认为该案件涉及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

  事实上,租号、卖号、“代过人脸”等黑灰产在实际治理中往往有迹可循。“租号、卖号、‘代过人脸’等一般存在同一账号在多个设备、多个地点重复登录的共性。”腾讯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这种共性,今年暑期,腾讯游戏上线了包括人脸识别“炸弹锁”、加强多设备异地登录人脸识别、强化租售号信息治理、提供黑灰产举报入口在内的四项举措。
 
  “人脸识别‘炸弹锁’可以实现当疑似黑灰产账号登录游戏时即刻触发,用户必须在倒计时内完成人脸识别,否则该账号将被系统判定为疑似未成年人纳入管控并处罚封禁一段时间,处罚期结束后用户需要重新进行人脸验证。”腾讯相关负责人介绍,“多设备异地登录人脸识别则可以对‘多IP地址登录’‘短时间内异地多次登录’的异常账号弹出人脸识别,拒绝或未通过验证该账号将被纳入防沉迷系统监管。”
  
 
  租号黑灰产专项打击行动上线以来已经初见成效。在社交平台,可以看到有玩家出租、出借、代玩账号后触发了“炸弹锁”。“账号借朋友玩后,频繁弹人脸验证,本人验证通过以后还是一直弹、反复弹。”有玩家在社交平台表示,“没有人可以把王者号租出去了。”
  
 
  “虽然‘炸弹锁’会对出借账号的玩家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对打击黑灰产有明显效果,既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游戏的健康生态,无论是对于游戏平台还是普通玩家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举措。”业内人士认为。
 
  多方协同治理
 
  技术并不是唯一手段
 
  虽然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在破解未成年人冒用身份、租借账号等防沉迷难题上确实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项尚在发展的新兴技术,行业内对人脸识别依然抱着谨慎的态度。
 
  相比指纹来说,人脸信息的获取难度更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人脸信息,一旦泄露,就会产生永久的影响。“人脸识别固然能穿透账号信息,直接认证到操作账号的人,但这种做法也打破了网络和现实的界限,人脸信息的频繁采集,确实存在侵害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的风险。”业内人士分析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需要划定合理的边界。2023年出台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提出,“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这也意味着,“最小必要”原则应当成为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边界。
 
  此外,在业内看来,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还应循序比例原则,‌即在技术应用产生的效益与代价之间进行衡量,‌确保所获取的效益显著大于法益侵害性行为的影响。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场景过分扩大以后,可能会增加大部分用户的游戏负担。不仅如此,人脸识别技术是否会给厂商带来技术成本的负担,也值得权衡。”业内人士分析称。
 
  在这种情况下,人脸识别技术是否应该作为防沉迷系统的唯一的手段?“我们要相信孩子永远比我们聪明,单靠技术单方面的‘强管控’并不能实现和谐的状态。”腾讯互动娱乐用户平台部总经理郑磊在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表示,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除了在技术层面提供“强管控”的工具和手段外,也要通过提供合适、优质的数字娱乐内容,实现“堵”和“疏”的紧密结合。
 
  例如,2023年起,腾讯游戏在技术严管的基础上,通过“智体双百”等项目探索落地更具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尝试为孩子们在手机屏幕外开拓更广阔的空间。今年暑期,腾讯游戏同样上线了“未来运动场”小程序、《鹅伴运动》免费应用等产品,搭建“AI+运动”平台,创造亲子运动时光。
  
 
  另外,业内也普遍认同家庭教育在防沉迷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提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合理使用并指导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保护软件、智能终端产品等,创造良好的网络使用家庭环境。
 
  “筑牢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家庭。”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技术无法触达的领域。实现科技治理和多方共治同时发力,倡导每一个人承担责任,是我们下一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