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杜宇慧
近日,上海警方破获一起涉案金额超100万元的网络外挂案,一名90后软件工程师王某因开发并售卖“强手”外挂软件被抓获。该软件能破解拍卖平台加密系统,自动出价,让普通用户“秒变黄牛”。此案是技术从工具异化为“特殊待遇”的典型例子。
王某的行为本质是利用技术漏洞进行“数字插队”,严重破坏公平交易规则。此举不仅加剧了资源分配的不公,也暴露出一些人对“效率捷径”的依赖。
近半数订单使用外挂,说明平台防御机制形同虚设,使一些人有空子可钻。当前对“技术作弊”的打击多为事后追责,亟待加强全链条监管,杜绝各种“数字黄牛”,防范各种新型技术犯罪。
中央网信办“清朗行动”已明确整治AI技术滥用等乱象,未来应将“数字作弊”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体系,进一步强化平台责任。同时,可借鉴上海“网桥行动”经验,推动警企协作,构建动态加密、行为分析等“反外挂”技术防线。
技术本是双刃剑,一念破坏,一念守护。当“数字作弊”成为便捷手段,每个人都应反思:今天我享受了技术带来的特殊待遇,明天是否也会被他人剥夺公平?只有拒绝被资本裹挟的技术捷径,依法依规使用现代技术,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